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交口新闻
观摩学习成果分享之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赴韶山灌区交流学习总结汇报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12-27      浏览量: 845

 




   为了“走出去,请进来”学习先进管理经验,进一步提升中层干部履职能力水平,推进交口灌区高质量发展。10月22日至23日,中心任铁牛、行斌副主任带队,相关部门、部分管理站共11人赴韶山灌区培训交流学习。
   韶山灌区是全国第一批通过水利部标准化管理评价的21家大中型灌区之一,近年来先后荣获“人民治水百年功绩”治水工程、全国最具时代精神的魅力灌区、全国灌区水效领跑者、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水情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中心第二学习组人员先后参观了韶山灌区南北分流枢纽、飞涟灌万顷渡槽、韶山银河渡槽、陈列馆等水利工程。并就工程概况、管理职能、人员结构、工程管护、标准化管理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
   学习组人员从地域特点、管理现状、工程管护等不同视角对两个基本同时代的灌区发展进行对比分析,在交流过程中体悟感受,联系自身实践中深入思考,启发很大,受益匪浅,收获满满。
   一、感受和收获
   作为灌区水利人,在任何灌区的参观交流学习中,都有很强的代入感,通过所看所学所思所悟,自然而然来对比我们灌区、我们自己。韶山灌区之行,亲历感受很深,触动很大,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一是学习韶山灌区对待小事情高度重视、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为迎接我们11人的交流学习,韶山灌区专门制定了接待手册(人手一册),有具体的行程安排、参加人员、灌区简介和调研点简介,体现了接待工作的精细规范,体现了韶山灌区事无巨细、尽善尽美的工作态度。
   二是对即时收集各类资料,运用图片、展板、雕塑、实景沙盘模型、3D影院等设备多角度、真实地再现韶山灌区修建时的壮阔场面,全方位展示韶山灌区建设历史、文化底蕴的灌区陈列馆建设(始建于1966年3月,及时更新大事记等各类资料),不断充实着灌区改革发展的见证资料,值得我们学习。
   三是学习韶山灌区不断挖掘水文化、积累灌区文化底蕴、融入红色文化、大力传播水文化的做法。例如,韶山灌区注重保护华国锋的题字“韶山银河”、谭震林提名“飞涟灌万顷”、时任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题词命名的“英雄关”等;宣传画册中有灌溉了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等伟人家乡的字眼,大力宣传“东山书院引来韶灌水、花明楼引来韶灌水、荷叶塘引来韶灌水”等,把韶山灌区挖掘水文化、展示文化底蕴的宣传做到了极致。
   四是学习韶山灌区对渠道绿化工作的重视。韶山灌区大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沿渠绿化率超96%,形成‘百里渠道百里林,树绿堤固水长清’的怡人美景,常有游人亲山亲水,渠堤漫步、享受生活。因此,韶山灌区被评为国家水利风景区。
   二、思考和打算
   思考:“不如人、不服人、不学人”的态度只能在别人进步自己倒退中拉大差距,只会被时代淘汰,工作生活中均如此。每次交流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在感受体悟中深入思考,本次所学所见,别人优点、亮点是什么,不足和差距是什么,我将如何做?只有取其所长,学其所优,融入到自身的工作实践,提升管理能力水平,才能学有所获,才能不辜负中心党政提供的交流学习机会和良苦用心,每个人都在学习中提高,才能在推动灌区高质量发展中汇聚磅礴力量。
   打算:一是在今后工作中,事无巨细,做到尽善尽美、一丝不苟。二是及时收集灌区改革发展中的各类资料,整理归档留存。三是注重挖掘灌区水文化,厚植灌区文化土壤,积累灌区文化底蕴。四是加大灌区宣传力度,扩大大灌抗旱灌溉、防汛排涝影响力,展现交口灌区“不忘水利初心,突出主责主业”优质服务灌区三农的为民情怀。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
打 印 ]    [ 关闭 ]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 ,然后同时按下“Ctrl ”与“Enter ”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版权所有: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  访客统计:
  陕ICP备1501384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50202000418
  邮编:714000   电话:0913-8160158   邮箱:jkcwbgs@163.com  
  技术支持: 西安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