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方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水利文化
魏稳柱:水润三秦碧波涌 大河安澜惠民生 ——陕西省治水兴水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 省水利厅网站      发布时间: 2022-05-24      浏览量: 1949
   黄河流域涉及陕西省7市1区13.36万平方公里,北部黄土高原、中部关中平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形条件多样、差异较大,生态功能突出、历史文化悠久。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一战略机遇下,我省水利系统树立“一盘棋”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狠抓水生态修复保护、水资源管控、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建设、黄河文化传承和弘扬、民生水利等重点工作,做到减沙控沙到位、治水治污到位、优能优产到位、利民惠民到位,努力为黄河安澜、永续发展之千秋大计和流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水利力量。

      一、黄河保护和流域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

      实现高质量发展,需做好顶层设计。近年来,陕西省水利厅陆续推动《陕西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陕西省水土保持规划(2016-2030年)》《陕西省“十四五”水土保持规划》《陕西省渭河流域水生态修复规划》等顶层设计。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法律法规支撑。我们配合做好黄河立法相关工作,加快推进《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条例》《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河道采砂管理办法》《陕西省河道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规划引领,法律保障,黄河流域陕西段涉水工作稳步推进。

      ——水土保持调节水沙。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在于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陕西的黄土高原区,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抓好陕西的水土保持工作,就抓住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截至2020年底,陕西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万平方公里,建成水土保持林3.21万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种草0.57万平方公里,绿色版图向北推进400公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年均入黄泥沙量从2000年之前的8亿多吨减少到2.68亿吨。

      我省采取因类施策科学治理的方法,以陕北多沙粗沙区为重点,以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中之重,推进流域坝系综合治理,开展淤地坝和拦沙工程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控制作用,促进水沙关系平衡;以陕北丘陵沟壑区、陕北风沙区、渭北黄土塬区为重点,2021年我省落实水土保持工程建设项目、省级水利发展资金水土保持项目、荒漠化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优化区域内生态安全屏障质量、制止沙漠扩张、实现立体防护,提升水土保持率,促进生态系统持续良性转变。如今,黄土高原主色调逐步由黄变绿,生态环境实现了从“整体恶化、局部好转”到“整体好转、局部良性循环”的转变。

      ——水资源管控严格有力。我省从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开展黄河流域重点用水户用水专项整治、加强计划用水管理、落实黄河流域地下水综合治理、推进江河水量分配和统一调度、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等方面立体化、多层次管控水资源。切实做到留蓄天上水、盘活地表水、保护地下水、用好其它水,全面解决好生活、生态、生产用水。2020年,全省用水总量90.56亿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37.27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11.73立方米,相比2015年分别下降25.7%和32%。实施渭河水量统一调度,实现了国家调度河流的国控断面最小下泄流量和下泄水量双达标。积极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共计54个县(区)被水利部命名为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省人大颁布实施了《陕西省地下水条例》,在地下水立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治水红利惠及群众。下力气解决群众关心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等民生问题。

      第一,防洪保江河安澜。水利部门做到守水有责、守水负责、守水尽责,坚持防御在先,加强预报预警,扎实做好“测、报、防”工作,主动衔接“抗、救、援”要求,分级落实江河、水库、城市防洪“三个责任人”。通过实施黄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我省江河防洪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大部分设区市防御洪水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西安市城区段达到300年一遇,80%的县城防洪标准达到20~30年一遇,为有效防御水旱灾害奠定了坚实基础。临近汛期,及早部署防御工作,扎实开展督导检查,突出抓好预案预演,加快水毁设施修复。

      第二,供水保饮水安全。2020年,建成农村饮水工程2658处,受益人口250.3万人,36.64万人的饮水型氟超标问题基本解决,22.87万人的苦咸水改水任务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年度脱贫退出的18.34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并全面完成核查认定。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95%,农村集中式供水人口比例97.12%。2021年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问题导向,以“水源稳定”为主线,统筹规模化和城乡一体化工程建设推动农村供水等高质量发展,全年计划完成农村供水投资10亿元,巩固提升受益人口120万人。

      第三,灌溉保粮食安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76,有效灌溉面积达到2005万亩,年增产粮食10.19万吨。2020年实施了省宝鸡峡、泾惠渠、宝鸡市冯家山、渭南市东雷抽黄、石堡川5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项目实施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8.38万亩,年节水4196万立方米,增加粮食产能3.745万吨。实施了宝鸡市等8市17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完成后,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43.52万亩,新增节水能力2257万立方米,增加粮食产能2.5万吨。

      ——美丽河湖纵深推进。聚焦“水美”“水清”“水活”,大力实施生态补水、河湖长制、治污截污等重点工作。2021年,首次实施全省黄河流域生态补水调度,下达了黄河流域生态补水计划3.2亿立方米,保障主要控制断面生态流量达标。在黄委会协调下,陕蒙两省区水利部门建立红碱淖跨省区长效补水机制,自2016年开始,5年6次从内蒙古扎萨克水库向榆林红碱淖补水500万立方米,湖面增加,水位上升。着力推进河湖长制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实现了省、市、县、乡四级并延伸到村级河湖长全覆盖,与四川省、甘肃省签署合作协议,构建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清理整治“四乱”问题968个,清理非法占用河道岸线173.2公里,加强河道采砂管理,取缔秦岭6市非法砂场48个,完成规模以下(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1千平方公里以下)河流划界1147条28531.73公里,完成水库工程图纸划界418座。渭河滩区整治、水生态修复3.14万亩,泾河综合整治河道21.49公里,延河、汉丹江、无定河综合治理进展顺利,渭河、清姜河获全国“最美家乡河”称号。有序开展了小水电整治,生态流量持续泄放。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治理目标。

      ——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引汉济渭二期、延安王瑶水库扩容、榆林蒋家窑则水库、古贤水利枢纽、白龙江引水、黄河粗泥沙来源区拦沙一期6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后续加快推进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名录。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秦岭输水隧洞累计开挖掘进96.90千米,占总任务的98.58%,三河口水利枢纽已完成正常蓄水位下闸蓄水,黄金峡水利枢纽右岸截流、左岸非溢流坝段混凝土浇筑至顶;引汉济渭二期工程于今年6月份正式开工建设。东庄水利枢纽导流洞贯通,施工供水已全线贯通,首台缆机完成安装调试。榆林黄河东线马镇引水工程导流洞、放空洞全线贯通。斗门水库工程,完成围坝填筑10.3千米,护坡7.93千米,贯通分洪渠、临时引水渠5.4千米。

      ——开拓黄河文化发展新局面。聚焦水文化理论、遗产、资源,工程、地域水文化,及宣传教育等方面,承前启后,传承和弘扬黄河水文化。推动黄河流域的郑国渠及龙首渠引洛古灌区相继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全面启动了榆林“红石峡灌区”申遗保护工作。编辑出版《陕西水文化遗产名录》《陕西江河史话》《陕西历代治水人物传略》《黄河》《渭河》《洛河》等水文化书籍。今年,出版了《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水利纪实》,并完成了《关中八惠》书籍初稿。启动陕西水利博物馆群建设,目前郑国渠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公园、渭河文明馆、陕西水利博物馆提升改造、渭南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水利展览馆4个项目,已经列入《国家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陕西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陕西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陕西省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项目正在持续推进中。启动陕西省水情教育基地评选工作。此外还建成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85家。

      二、“十四五”陕西省水利高质量发展总体安排

      “十四五”我省水利改革发展迎来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结合省情水情实际,立足新发展阶段促进高质量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效能治理,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高品质生活,谋深谋细发展思路和任务,在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上下功夫。着眼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升级、陕南绿色循环发展,从全局角度谋划构建“陕西现代水网”、建设“五大工程体系”、强化“五大支撑体系”。

      构建陕西现代水网,即以重点水源工程为节点、以天然河流水系网为基础、以资源配置工程网为纽带、以智能管控信息网为支撑,形成五纵十横陕西水网构架。五纵由黄河、嘉陵江、泾河、洛河四条天然河流和引汉济渭工程总干线构成;十横是无定河、延河、渭河、汉江四条天然河流和榆林横线(由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榆林东线黄河引水等组成)、延安横线(由白龙江延安供水、延安黄河引水等组成)、渭北横线(由宝鸡峡总干渠、引汉济渭北干线、泾惠渠总干渠及古贤黄河引水等组成)、岭北横线(由石头河水库供水工程、黑河水库供水工程及引汉济渭南干线等组成)、岭北生态带(以渼陂湖、昆明池、峪口湿地及二华排洪蓄滞洪区等为节点的秦岭北麓生态带)、岭南横线(由引嘉入汉、月河补水等组成)六条输配水通道或生态碧道。

       建设五大工程体系,即建设水资源优化配置体系,实施重大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突出加快“五引十库”工程建设。同时着力于建设供水安全保障体系、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水旱灾害防御体系、水利信息化体系。

      强化五大支撑体系,即强化水行政执法体系、水工程管控体系、江河湖库监管体系、机制体制创新体系、行业能力提升体系。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推动流域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目标和奋斗的方向。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陕西省水利系统将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建成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协调的水治理体系、永葆黄河生命力、守护青山碧水蓝天绿坡凝聚力量、奉献担当。
编辑:     责任编辑:     审核:
0
打 印 ]     [ 关闭 ]
如果您在本页面发现错误,请用鼠标选择出错的内容片断 ,然后同时按下“Ctrl ”与“Enter ”键,以便将错误及时通知我们,谢谢您对本网站的大力支持。
  版权所有: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中心  访客统计:
  陕ICP备:15013845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61050202000418
  邮编:714000       邮箱:zzc2188614@163.com  
  技术支持: 西安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